雖然因為疫情關係,許多縣市不能群聚烤肉,路上聞不到烤肉味,但是我相信大家還是會找到有趣的方法渡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,例如買電烤盤在家裡"類烤肉",或是叫外送在家裡吃烤肉,至少也會吃吃月餅、文旦吧!?

在這月圓人團圓的連假,吃飽飯後除了賞月以外,也可以相揪親朋好友一起運動健身,運動雖然累,卻能讓人釋放壓力、感到開心,Vic提供大家7個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做的「雙人運動」,吃好料之餘,別忘記防疫工作的重要性,更別忘記維持健身運動的好習慣!
雖然因為疫情關係,許多縣市不能群聚烤肉,路上聞不到烤肉味,但是我相信大家還是會找到有趣的方法渡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,例如買電烤盤在家裡"類烤肉",或是叫外送在家裡吃烤肉,至少也會吃吃月餅、文旦吧!?
在這月圓人團圓的連假,吃飽飯後除了賞月以外,也可以相揪親朋好友一起運動健身,運動雖然累,卻能讓人釋放壓力、感到開心,Vic提供大家7個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做的「雙人運動」,吃好料之餘,別忘記防疫工作的重要性,更別忘記維持健身運動的好習慣!
現代人多是久坐於電腦前辦公族群,或者生活及工作壓力大,常在不自覺中頭前引或聳肩造成肌肉僵硬,回到家後又以不良姿態休息,惡性循環的累積之下就發現肌肉發炎、脊椎等病症慢慢顯現出來。
Vic要教你五個上半身容易緊繃的肌肉群伸展方式,前面三個針對肩頸、圓肩狀況作改善,後面兩個是針對手腕肌群做日常保養的伸展方式,在此之前先了解伸展的原則。
伸展方式:採站姿或坐姿,慢慢地將頭傾向一側,感覺到頸部側邊肌肉有緊繃的感覺,若有需要可以用手輕輕地施壓,停留15-60秒或深呼吸3-5次,每一次伸展可以稍微變化頭傾側的角度。
伸展方式:採站姿,單手靠著牆壁或其他穩固設施,將身體慢慢地轉向另一側,感覺到胸部和肩膀前方肌肉有拉伸緊繃的感覺, 停留15-60秒或深呼吸3-5次。
由於背闊肌連接上手臂內側(近腋下位置),一旦過於緊繃,便會導致圓肩、肩膀僵硬,間接導致肩膀動作不順。
伸展方式: 採站姿或坐姿, 一隻手高舉過頭,腰部向另一側側屈,另一手可扶在腰部或地板上協助保持穩定,感覺抬起手那邊的闊背肌拉伸至緊繃位置, 停留15-60秒或深呼吸3-5次。
手腕是運動、工作或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部位,這兩種伸展方式簡單又方便,非常適合現代人日常保養的伸展動作。
伸展方式: 採站姿或坐姿,手臂向前伸直,手掌心向上,另一隻手將欲伸展的手掌向下壓,感覺前臂有輕微拉伸緊繃感即可,過程中維持順暢呼吸不憋氣,停留15-60秒或深呼吸3-5次。
伸展方式: 採站姿或坐姿,手臂向前伸直,手掌心向下,其餘與屈肌伸展相同,過程中維持順暢呼吸不憋氣,停留15-60秒或深呼吸3-5次。
延伸閱讀
【滾筒按摩-下肢篇】4個要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滾筒
【滾筒按摩-上肢篇】教你利用滾筒的三種按壓技巧放鬆肌肉
若你是常健身的族群,Vic也要提醒你別再當只會練而不伸展的『鋼鐵人』囉!肌肉過於緊繃容易導致運動傷害、活動卡卡關節不靈活,訓練後花點時間伸展、放鬆肌肉有助於你保持最佳狀態、遠離運動傷害喔!
參考資料:AFAA個人體能訓練:理論與實踐 (中文第五版)
因為每個人體能狀況、運動經驗都不同,容易造成運動心率及運動強度的誤判。
我們可以用儲備心跳率法(HRR),來判斷運動心率是否有在「燃脂區間」,也較能準確反映運動強度。
首先,我們靜坐5分鐘後,測量自己「橈側動脈」一分鐘的安靜心跳率(如下左圖),根據研究顯示中強度運動(約為儲備攝氧量的40-59%)是脂肪和熱量燃燒有效率的心跳區間(如下右圖),我們再用 儲備心跳率法(HRR),找出自己燃脂有效率的目標心跳率範圍。
目標運動心率=目標運動強度(%) x(估算最大心跳率-安靜心跳率)+安靜心跳率
範例:目標強度60%,估算最大心跳率190下,安靜心跳率65下
計算:目標運動心率:=60%(190-65=125)+65
目標運動心率=140下/分鐘
每個動作做20秒休10秒,組間休息建議用原地踏步作為休息,6個動作為一組。
做完五組耗時10分鐘,依照個人體能狀況,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或者組數。
你可能有興趣:
居家訓練必學!10招「彈力帶」全身肌力訓練
【居家訓練菜單】每天10分鐘腹肌訓練,5個動作讓你找回六塊肌!
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建議連續或間歇性的有氧運動約20-60分鐘(一天進行多次,每次至少10分鐘,都能有效地改善心肺適能)。
備註:理論上運動強度越高時,消耗的脂肪量與熱量會越多,但還是建議循序漸進的提高運動強度,以免造成身體安全的負面影響!
影片裡的動作連瑜珈墊都不需準備就可以鍛煉心肺功能👍🏼 趕快練起來吧!
參考資料:
Exercise and weight loss, Part 3: Fat // Fueled by fat: Fat burning 101
ACSM’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10th ed.
AFAA個人體能訓練:理論與實踐 (中文第五版)
除了粗壯手臂、厚實胸肌和冰塊盒腹肌以外,肩部訓練也是許多人的健身計劃之一,
肩膀訓練得夠飽滿,體脂又夠低的人,可以在圓圓的肩膀上看的到一絲一絲的肌肉線條,因此有「南瓜肩」的美稱,不僅可以將衣服穿得更立體,成為人人稱羨的衣架子,脫衣服時更會讓女生想靠往那厚實的肩膀🤣
肩部肌肉又被稱為「三角肌群」,顧名思義不是只有一條肌肉,在解剖學上可以區分三個部分,三角肌前束、中束以及後束,分別做出不同的關節動作:
起點 | 止點 | 動作 | |
前三角肌 | 鎖骨外側前表面 | 三角肌粗隆 | 肩關節屈曲、水平內收、外展、內轉 |
中三角肌 | 肩峰上方外表面 | 三角肌粗隆 | 肩關節屈曲、外展 |
後三角肌 | 肩胛骨棘 | 三角肌粗隆 | 肩關節伸展、水平外展、外轉 |
因為三角肌群有不同方向,所以必須用不同的動作方向,才能有效地訓練到肩膀肌肉,以下介紹5個肩膀訓練動作,並推薦幾組Vic常用啞鈴或EZ Bar訓練的三角肌訓練菜單。
此動作可以說是肩膀訓練的經典動作,因為一次可以訓練到三角肌前束、中束,以及手臂後側的肱三頭肌,是一個高CP值的訓練動作!
步驟:採取站姿,雙腳與髖同寬,膝蓋微彎不鎖死,骨盆保持中立,肩胛內收並下壓穩定,將啞鈴高舉過頭為起始位置,吸氣時下放啞鈴至手肘約90度,吐氣時將啞鈴推回起始位置,反覆操作。
注意事項:操作時下背不過度彎曲,以避免腰椎壓力,上推啞鈴時不聳肩、手肘伸直不鎖死,手腕不壓迫,保持順暢呼吸不憋氣。
此動作可以訓練到三角肌中束及手臂前側的肱二頭肌,由於操作的方向是在肩內轉情況下做肩外展的動作,為避免肩關節擠壓到肩峰下軟組織,必需注意動作的操作幅度以減少受傷風險。
步驟:採取站姿,雙腳與髖同寬,膝蓋微彎不鎖死,骨盆保持中立,腹部收緊保持穩定,手持EZ Bar於大腿前方為起始位置,吐氣時將EZ Bar抬起至下胸切齊處,吸氣時下放 EZ Bar至起始位置,反覆操作。
注意事項:操作時腰椎穩定不過度前彎,以避免腰椎壓力,外展肩膀抬起EZ Bar時讓手腕低於手肘、手肘低於肩膀,保持順暢呼吸不憋氣。
此動作可以訓練到三角肌中束,若以掌心朝地面的方式抬起肩膀,較容易造成肩峰下軟組織的擠壓,除了注意動作的操作幅度以外,可以改成大拇指朝天花板的方式抬起肩膀以降低受傷風險。
步驟:採取站姿,雙腳與髖同寬,膝蓋微彎不鎖死,骨盆保持中立,腹部收緊保持穩定,手持啞鈴於身體兩側,吐氣時將啞鈴抬起至上手臂平行地面,吸氣時下放啞鈴至起始位置,反覆操作。
注意事項:操作時腰椎穩定不過度前彎,以避免腰椎壓力,外展肩膀抬起啞鈴時不聳肩、手肘不鎖死,讓手腕低於手肘、手肘低於肩膀,下放啞鈴時不要碰到身體以保持肌肉張力,過程中保持順暢呼吸不憋氣。
此動作可以訓練到三角肌前束, 動作相對較簡單,但也因為簡單,容易變成利用重量慣性擺盪,降低訓練肌肉的效益。
步驟:採取站姿,雙腳與髖同寬,膝蓋微彎不鎖死,骨盆保持中立,身體微微前傾並將腹部收緊保持穩定,手持啞鈴於身體兩側,(可單手或雙手操作)吐氣時將啞鈴抬起至上手臂平行地面,吸氣時下放啞鈴至起始位置,反覆操作。
注意事項:操作時腰椎穩定不過度前彎,避免腰椎壓力,前舉啞鈴時不聳肩、手肘微彎不鎖死,下放啞鈴至身體旁,全程保持肌肉張力,勿以慣性擺動啞鈴,過程中保持順暢呼吸不憋氣。
此動作可以訓練到三角肌後束, 軀幹穩定性需求較高,是個有難度的訓練動作,初學者可以先俯臥在斜板上練習動作控制,熟練後再練習無支撐的前俯姿,以增加軀幹穩定的挑戰性。
步驟:採取前俯姿,雙腳與髖同寬,膝蓋微彎不鎖死,肩胛骨內收下壓穩定,手持啞鈴、掌心相對於肩膀下方,吐氣時將上手臂抬起至平行地面的位置,吸氣時下放啞鈴至起始位置,反覆操作。
注意事項:操作時腰椎穩定不前彎、肩胛穩定不駝背,手肘微彎不鎖死,下放啞鈴至肩膀下方,全程保持肌肉張力,勿以慣性擺動啞鈴,過程中保持順暢呼吸不憋氣。
多數人可運動的時間都有限,Vic建議多利用「多關節」的訓練動作,高效率地鍛鍊到多個肌群。腳踏實地的累積訓練量、避免長期使用同樣動作及順序,並注意循序漸進提高訓練強度,擁有飽滿又好看的肩膀絕對不是夢!
推薦大家兩個Vic愛用肩膀訓練菜單:
課表一:過頭肩推、側平舉、俯身反向飛鳥
課表二:俯身反向飛鳥、前平舉、直立划船
Vic還是要提醒大家,不要只練「鏡子肌肉」,全身性大肌群平衡的發展是很重要的!
未來再和大家分享更多的訓練動作和健身菜單😉
若你有更多的想法或疑問,歡迎FB粉絲團討論,或者體驗一小時健身課程,由我來教你😀
一旦你養成了健身運動的習慣,聚餐、喝酒的行程自動變成延後或取消,整個禮拜行程只有家-公司-健身房,容易成為別人眼中的無聊人生,除了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,還會發現自己變得跟健身前的自己不一樣👇
通常開始健身之後,就會知道飲食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,在挑選食物時,心理總會盤算該食物的營養素和自己需要攝取的比例,然後刻意避開比較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,例如精製糖、飽和脂肪等等。
在每一組的鍛鍊,為了追求最大肌力或肌肥大,總是把自己往死裡操,在力竭以前,最痛苦的就是最後那5下,每一下的堅持都是在天使與魔鬼間拉扯,告訴自己多堅持一下,肌力就多一分成長,久了以後,也能夠用健身時的堅忍毅力面對日常的壓力或困境。
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,難免會有搬起重物的機會,當你發現以前覺得很重的東西,竟然被健身之後的自己輕鬆拿起,驚喜之餘就會慶幸自己還好有肌力訓練的好習慣,讓自己的身體能夠輕易且隨心地執行日常生活中的動作。
健身的路上你不孤單,讓我們熱愛健身之人互相取暖,可以留言告訴Vic你有沒有共鳴。
如果你也想感受長期健身運動帶來的正(ㄍㄨㄞˋ)向(ㄎㄚ)改變,Vic提供不同方案選項,歡迎報名一小時健身體驗